在地球的東經110°15′至114°33′與北緯33°35′至40°44′之間,有一片面積約10余萬平方公里的山地,人們在很早以前就習慣于稱它為“山西山地”或“山西高原”。山西山地有三個特點:一是高,二是古,三是其中名山眾多。論高——五臺山北臺葉斗峰海拔3058米,是華北第一高峰;除此之外,山西山地中僅海拔2000米以上的山峰還有30座以上。論古——山西山地基本形成于6700多萬年以前的燕山運動和喜馬拉雅運動,是我國最古老是山地單元之一。不僅地質年代古,而且還有悠久的文化史,許多山地在3000年前的商周交替時期,至少已具人文。論名山之多——我國歷史上的名山有著多種系列,其中岳山、鎮山和佛教、道教之山最為著名。據知,在全國,同時擁有五岳之一、五大鎮山之一和四大佛教名山之一的省份唯有山西一家。此外,祭祀名山、名人之山、歷史名山以及種種文化名山與風景名山更是比比皆是。根據本文作者山西省社會科學院學者楊曉國先生近10年來的實地調查了解,目前山西境內起碼仍有60余處名山具有開發利用價值。諸如許多人都知道的綿山、藏山、靈空山、龍山、冠山、仙堂山、霍山、玨山、云夢山、方山、歷山、姑射山、卦山、析城山,另還有人祖山、太陰山和天涯石鼓山等等。由是,謹以山西名山作題目,依次漫淡如下。
本欄目作者:楊曉國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