祁縣老城回望 |
||
|
從祁縣新城,到祁縣舊城即昭馀古城,如同完成了一次穿越。觀氣勢恢宏的五進城堡式古建渠家大院,看中西合璧的長裕川茶莊,獨一無二的戲臺,精美絕倫的石雕,叫人過目難忘。走過小巷,穿過圪道,瞧一處處卷棚式硬山頂建筑,看檐下一道道長廊,觀一座座古典陽臺,品味一款款寓意雋永的磚雕、木雕、石雕,古風撲面,古韻撩人。駐足一幅幅平仄相諧、耐人尋味的楹聯,不斷地用手機拍照留存。九如堂的楹聯為:集義所生取有道,求仁而得源無疆。丹楓閣客棧的春聯保存完好,都是特意為馬年作的:馬躍關山月,鶯歌楊柳春;蛟舞長城雪,馬嘶北國風。到底與丹楓閣相關聯,確實與別處不同。 這里的門匾,有的清楚醒目,卻不好理解,如“職思其居”“視履考祥”,后來又看到其他的匾,卻可以互作注解,如“即安其居”仿佛是“職思其居”的補充解釋。有的一時不解,走著走著,恍然頓悟,依稀玩了把穿越,與古人交了心。有一處匾額,題為“心即是天”,引得我們紛紛拍照,不僅因為字體蒼勁,更因為它不俗的內涵和宏闊的寓意。其他門匾,有的斑駁脫落,難以辨識;有的被置換,寫著“為人民服務”那熟悉的字體,加上偶爾一兩座民國建筑或知青商店,分明就是一段歷史的記錄。一些字號被徹底翻新,如“這些、那些”“卡門1號”等頗具現代感,像是提醒你:別穿越太深,你還在當下。 早就聽說祁縣中學為當地名校,享譽一方。一人提議,眾人相和。一打聽,祁縣人很是熱情,指點得路清巷白,祁中已搬遷新址。舊址?南門樓右拐里許即到。 我們照行,果然直達目的地。路北一處叫做“文津門”的三楹建筑赫然眼前,上懸由沈鵬題寫的“山西省祁縣中學”校匾;兩旁有楹聯“潤蕙滋蘭春風蕩漾三千樹,握瑜懷瑾大業輝煌一百年”;山墻左為孟母教子,右為岳母刺字壁畫;門背懸匾“績古之緒”,掛“海內存知己,天涯若比鄰”聯——這便是校門了。 院東為“圖書科教館”,上寫“教人求真,學做真人”的校訓;樓前南北墻面分別掛著武克魯、渠本翹、祁奚等祁縣名人,孔子、陶行知、諾貝爾等中外名人頭像。 向前,北行,一處牌樓耀眼,上書“欞星門”,原來是祁縣文廟。牌樓背面書“金聲玉振”。走上狀元橋,只見古柏森森,亭亭玉立。戟門懸匾“見賢思齊”,兩側楹聯“賈島重來蹇驢必阻達官道,相如尚在駟馬定過狀元橋”。殿背面懸“大道不器”匾,掛“立雪穿堂人重教,乘風破浪我揚帆”聯。再行,一座七楹單檐歇山頂古建矗立,上懸“大成殿”,掛“睿智雅言光耀欞星凝圣典,鴻儒明訓聲揚宗廟沐遺風”,兩側又掛“仁義精髓沐浴百代,問學神氣啟迪萬心”聯。殿內,孔子一臉慈祥,一身金光閃耀。兩邊廂房有四間作校史陳列館;其他曾用作學校的各處室,門牌都在。 祁縣中學由渠本翹創建于1905年,原名祁縣中學堂。被“功澤昭馀”墻濃墨重彩地記錄著,讓后人吃水不忘挖井人。 昭馀古城的民居,一些已被改建,有的正被翻新,但人們依然注重保留古城風格、風韻,不遺余力地守護著古城的協調美、滄桑美。祁縣城管辦楹聯的上聯一語中的:“修舊如舊古色古香”。 好一座歷史文化名城,好一處昭馀古城,讓人領略的不止是古風古韻,更是曾經的文明,曾經的精致,曾經的優雅,是讓人難忘的歷史。 返程路上,不知何故,昭馀古城的一些場景總在眼前閃現: 渠家造院,工匠一天只砌七塊磚;長裕川的石雕,一琢就是三年;日常的家具,從孩子出生做起,一直到嫁娶的那一天方才完畢……信哉,精品從來都是用心來打造的。有怎樣一顆心,就有怎樣一個世界。 ■ |
|
本文來源:《太原日報》20140702;本文作者:牛寶生 |
||
太原道制作 http://www.37165144.com ( 2014-08-20 ) |
||
山西地域文化第一站:太原道 >> 山西紀實 |
工作QQ:3786689 國際域名:http://www.37165144.com |
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民歌戲曲 山西名人 晉商文化 山西紀實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滄桑 大同煙云 文化論壇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