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|
大河邊墻老牛灣 |
||
|
“九曲黃河十八彎,神牛開河到偏關,明燈一亮受驚嚇,轉身犁出個老牛灣。”接待我們的大爺是土生土長的黃河人,跟著大爺來到一座山崖的制高點,放眼望去,黃河平靜舒緩,沒有朔風凜冽,也沒有黃沙撲面,碧藍的天空下,給我的感受除了寧靜,還是寧靜。山西老牛灣像一頭緩緩東進、入河汲水的大青牛。老牛灣東側的楊家川河,河道彎曲,就像牛犄角一樣,西面的黃河河道也同樣繞出一個優雅的河灣,兩道河灣就像兩只牛犄角非常勻稱地掛在老牛灣的兩側。崖上的望河樓恰似牛鼻子,后面的老牛灣堡則像高高突起的牛的額頭,牛頭往南,彎曲的石梁是老牛的身子,石梁上那條青石公路則是牛的脊梁線了。而長城和黃河更像是老牛身上兩條長長的套繩,這條老牛將長城與黃河緊緊地挽在一起,老牛昂首向北,長城、黃河迤邐向南。也正是從老牛灣開始,中華大地上第一次出現了黃河與長城結伴而行的奇觀,河水夾帶著歷史的風塵,長城映照著黃河的波光,并行向南150華里才依依作別。 沿小路穿過村子來到了緊臨黃河的崖上,頂端是一座獨立于古堡之外的烽火臺,遠望山體陡峭,岸上哨樓高聳。蒼涼的長城翻騰在崇山峻嶺之上,盤旋于峁梁溝壑之中,頑強地舒展充滿力度的脊梁,訴說著往日的故事。老牛灣實際成為了深入河道的半島,在這里河水分成“人”字,在這個半島的頂端有一座至今仍保存很好的高大的磚砌空心哨樓,俗稱“老牛灣望河樓”,此樓雄踞崖上,俯視黃河,居高臨下,氣勢非凡。 老牛灣位于山西省和內蒙古的交界處,以黃河為界,南依山西的偏關縣,北岸是內蒙古的清水河縣,西鄰鄂爾多斯高原的準格爾旗,是一個雞鳴三市的地方。老牛灣是黃河入晉后的第一個村莊,在山西有“黃河第一村”的稱謂。十幾個民居院落聚攏在一起,灰白色的石塊和石條砌壘的院墻簡潔而齊整。老牛灣古堡村口有一座朝南的城門,進門之后是個甕城,城門東開,兩門形成一個“丁”字。四角設有炮臺,四周是高達十幾米的石筑城墻。環視四周,哨樓、城墻、烽火臺將老牛灣圍得如鐵桶一般。這里的城墻都為石料所包砌,在長城的建筑中是獨特的。不僅城墻,整個村子都是石頭造就,石磨、石碾、石墻、石屋頂、石板路、石頭的雞窩狗圈,真是名副其實的“小石城”。此時我們看到的則是一派自然原始的景象,時間似乎靜止在這里,村落里羊圈、雞窩、石碾、石水缸依然保留著原始的模樣,窗欞上還貼著褪了色的窗花。老牛灣的步伐也像老牛一樣慢,這里的人似乎依然臉朝黃土背朝天,過著古老的、讓大城市人“羨慕”的田園牧歌式的生活。素面朝天的老牛灣毫不走樣地保留著歲月的痕跡,把我帶回那金戈鐵馬的邊塞風云,讓我感受著古樸與蒼涼的魅力。 老牛灣的古堡、民居、大河、陡崖、長城,永遠有著說不盡的故事,是值得我們回味一生一世的地方。 ■ |
|
|
||
航拍黃河老牛灣,李殷攝
老牛灣堡望河樓,大陸鴿攝
老牛灣堡望河樓,牧心寒山攝
黃河萬家寨水庫老牛灣段,牧心寒山攝
老牛灣全景 |
||
本文來源:太原日報20120913;本文作者: |
||
太原道制作 http://www.37165144.com ( 2012-09-13 ) |
||
山西地域文化第一站:太原道 >> 山西紀實 |
工作QQ:3786689 國際域名:http://www.37165144.com |
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民歌戲曲 山西名人 晉商文化 山西紀實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滄桑 大同煙云 文化論壇 |